世人慌慌张张,不过图碎银几两,偏偏这碎银几两,能解世间各种慌张。

品字习文之“存”

2022年12月15日 14:10:36 0

存:cún,最早见于《说文》小篆。 “存”与“在”同为“才”声字,故又通“在”,表示存在、生存。

存

存,形声字或会意字。从子(婴儿),从才(草木初生),表示初生的草木和幼小的婴儿需要悉心照顾。《说文》:“恤问也。”引申为寄托或心中有某种想法。《隋书·经籍志一》:“初但歌咏而已,后之君子,因被管弦,以存劝戒。”引申为思念。《诗·郑风·出其东门》:“出其东门,有女如云。虽则如云,匪我思存。”“存”与“在”同为“才”声字,故又通“在”,存在、生存。《公羊传·隐公三年》:“有天子存。”何休注:“存,在。”引申为保存、保全。《易·乾》:“知终终之,可与存义也。”孔颖达疏:“既能知此终竟是终尽之时,可与保存其义。”引申为有。《庄子·则阳》:“若存若亡乎?”成玄英疏:“存,有也;亡,无也。”。

由此可见,珍视之人或物想要好好存在,就要悉心照顾。

“存”字可组存留、存亡、存目等词,故我在诗词中使用不少:

“绘远景蓝图,存豪志始初。”、“心高无惧花残尽,絮果存留笑烈风。”、“生死存亡尤未定,还来,成败得失亦快哉。”、“孟夏悄还临,历历韶光存目。”、“和谐存、必重器集身,方平战。”、“事迹常追忆,精神续永存。”、“砂层多彩落,傍侧绿欣存。”、“阴阳两望,唯存入梦,相逢聚首。”、“凡身存大肚,起落自悠哉。”、“立意战乾坤,还身克险存。”

相关推荐

猜你喜欢